点击人数:39 次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
文章编辑:沈阳燕都医院
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核心特点
突发性耳聋(简称 “突聋”)是指突然发生、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。对老年人而言,它的危险之处在于: 黄金治疗期极短:发病后72小时内是治疗关键期,及时干预的治愈率最高可达 95%;若延误至2周后再治疗,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。 易与衰老混淆:老年人常误以为听力骤降是 “年纪大了” 的正常现象,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老年人需警惕的典型症状
若出现以下表现,应立即就医: 听力骤降 单侧或双侧耳朵突然听不清,严重时完全失聪,有人形容 “像被按下了静音键”,对话、电话或音乐都变得模糊遥远。 伴随症状多 约90%会出现耳鸣(如蝉鸣、嗡嗡声),近50%有耳闷胀感(类似坐飞机时的耳压不适,且捏鼻鼓气无法缓解);30% 可能伴随眩晕、恶心呕吐,甚至平衡失调,还可能出现耳周麻木、刺痛,以及焦虑、失眠等情绪问题。
老年人高发的致病因素
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特点,更易受以下因素影响: 基础病影响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导致血管硬化、血液黏稠,影响内耳供血,引发耳蜗缺血和毛细胞损伤,这是老年人突聋的重要诱因。 血液循环问题:老年人群血液高凝状态较常见,加上季节交替时血管收缩,可能诱发内耳血管痉挛或血栓,导致听力骤降。 免疫力与感染: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,腮腺炎病毒、流感病毒等感染引发内耳炎症的风险更高,部分患者发病前 1 个月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史。 生活与情绪因素:过度疲劳、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大或情绪剧烈波动,也可能促使内耳血管出现问题。
日常预防与保护建议
积极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遵医嘱用药,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。 避免熬夜(建议 22:00 前入睡),减少高脂、高盐、高糖饮食,多吃蔬果;适度进行快走、太极拳等有氧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。 避免用力擤鼻涕(建议单侧交替轻擤),不频繁掏耳朵(每月不超过1次,用钝头工具);减少耳机使用,若用需遵循 “60-60-60” 原则(音量<60%、单次<60 分钟、环境噪声<60 分贝)。 60 岁以上老人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;有听力损失家族史、慢性病或长期用耳毒性药物者,建议每半年至 1 年检查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