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医院新闻 > 正文

耳鸣响到半夜醒?别等了!找对原因不缠你!

点击人数:6 次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文章编辑:沈阳燕都医院

52岁的王先生最近快被“耳朵里的声音”逼疯了:白天耳边总嗡嗡响,朋友说话要凑到跟前才能听清;到了晚上更难熬,一躺下,那股“蝉鸣声”就像开了倍速,吵得他翻来覆去到凌晨两三点,好不容易睡着,又会被突然加重的响声惊醒。

他以为是“耳朵老化”,去药店买了“护耳”的保健品,吃了一个月半点用没有;后来又觉得是“压力大”,试着早睡、运动,可耳鸣还是没停。

短短三个月,他瘦了8斤,血压也跟着升高,甚至偷偷想“是不是以后要带着这响声过一辈子”。

图片

家人急忙带去了医院,经过详细检查后,医生说的耳鸣已经影响到了听力,必须及时干预,否则将可能发展成永久性听力损伤

王先生才意识到,这看似“小毛病”的耳鸣,其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信号。


其实很多耳鸣的人都有过王先生这样的绝望:以为耳鸣是 “治不好的老毛病”,要么硬熬,要么乱试偏方,结果越熬越糟。

但今天要告诉大家:耳鸣不是“跟定你”的顽疾,更不是“耳朵没救了” 的信号,只要找对背后的原因,哪怕响了半年、一年,也能慢慢减轻,重新睡个安稳觉!

图片


耳鸣不是 “耳聋前兆”

但它的危害比你想的大 

图片


01

熬垮睡眠

这是耳鸣最磨人的地方。白天环境有声音,耳鸣还能被掩盖;可到了晚上,周围一静,耳鸣声就像 “放大了十倍”,有人听着 “嗡嗡声” 数羊到天亮,有人刚睡着就被 “滋滋声” 惊醒,长期下来,睡眠不足会拖垮免疫力,连感冒都比别人多几次。

02

搅乱情绪

耳朵里天天有“杂音”,谁都受不了。有人因为耳鸣变得暴躁,家人说句话就忍不住发火;有人变得焦虑,总担心“耳鸣会变严重”,甚至不敢一个人待着;还有人因为长期受折磨,慢慢变得抑郁,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。

图片

03

拖垮生活

耳鸣会悄悄影响注意力 —— 开车时听不清喇叭声,工作时没法集中精力,连和家人交流都要反复问“你刚才说什么”;时间长了,有人因为怕 “耳鸣加重”不敢出门、不敢戴耳机,生活圈子越变越小,整个人的状态都跟着差下去。


耳鸣不只是 “耳朵的问题”

这些隐藏原因更常见

图片
图片


1

睡眠 “偷着搞破坏”

呼吸不畅会诱发耳鸣

比如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,晚上睡觉会反复 “憋气”,导致大脑和耳朵短暂缺氧。耳朵对缺氧特别敏感,缺氧一次,就可能引发一次耳鸣;长期反复缺氧,耳鸣就会变成 “常客”。


2

全身“小异常”在报警

血压、情绪都可能是诱因

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时,耳朵里的血管会跟着收缩、扩张,血流速度变快,就会产生 “嗡嗡” 的耳鸣声,尤其中老年人,血压控制不好,耳鸣很容易找上门。

情绪 “绷太紧”:长期焦虑、压力大时,身体会分泌 “应激激素”,这些激素会让耳朵里的神经变敏感,原本听不见的“细微杂音”,会被放大成耳鸣声。

代谢出问题:比如缺觉、挑食导致的营养不均衡,也可能让神经和耳朵“没力气工作”,进而引发耳鸣。


3

耳朵 “被刺激”

这些习惯在加重耳鸣

有人掏耳朵时不小心戳伤耳道,有人长期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,有人感冒后耳朵里总觉得“闷”——这些都会让耳朵黏膜或神经受刺激,进而诱发耳鸣。


耳鸣能减轻、康复!

关键在 “找对原因 + 早干预”

耳鸣康复的前提是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因以及继发症状。

必须去医院检查。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、症状、听力检测等,判断耳鸣是由于耳部问题,还是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。

图片

改善作息,减少耳朵负担。建议每天保证充足睡眠,尽量避免熬夜;耳机使用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,音量控制在60%左右;另外,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下的人群,也要佩戴耳塞保护听力。

饮食调理也重要。饮食上要减少高盐、高糖、高脂肪的食物摄入,适当多吃一些含锌、维生素B族的食物,比如瘦肉、核桃、黑芝麻、牛奶、鸡蛋等,有助于神经修复。另外,咖啡、浓茶、烟酒都可能加重耳鸣,应尽量少摄入。

适当进行颈部锻炼。现代人久坐少动,颈椎僵硬,容易影响脑部供血,也间接诱发耳鸣。每天做一些颈部舒展运动、热敷颈部、保持正确坐姿,对缓解耳鸣也有帮助。



首页
简介| 名医| 医保| 路线

门诊时间:8:00-17:00

沈阳燕都耳鼻喉医院
参考信息不作为诊断医疗数据

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