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人数:5 次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
文章编辑:沈阳燕都医院
降温+干燥,鼻黏膜“没了保护层” 秋季本身空气湿度低,降温后冷风一吹,鼻腔里的湿润环境更难保住 —— 鼻黏膜分泌的“保护液” 会快速挥发,原本柔软的鼻黏膜变得干燥紧绷,里面的毛细血管像“脆掉的玻璃丝”,稍微碰一下(比如揉鼻子、洗脸)、吸口冷风,就容易破裂出血。 很多人早上流鼻血,就是因为夜间鼻腔水分流失多,加上晨起洗脸时不经意的触碰,血管直接“破防”。 秋季“贴秋膘”,吃错了也会诱发出血 降温后大家爱吃火锅、烧烤、炖肉,来“贴秋膘”,但这些食物多是辛辣、油腻的,中医说的 “胃热炽盛” 就容易找上门!胃里的“热邪” 会顺着经络往上走,冲到鼻腔,让鼻黏膜血管扩张、充血,稍微一刺激就会出血。 鼻子局部疾病导致鼻子出血 (1)鼻部损伤 ①机械性创伤:如车祸、跌伤、挖鼻等。 ②气压性损伤:在高空飞行、潜水过程中, 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, 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。 ③放疗性损伤: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, 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可导致鼻出血。 (2)鼻中隔偏曲 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,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、糜烂及脱落, 可引起反复鼻出血。 (3)鼻部炎症 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:急性鼻鼻窦炎、干燥性鼻炎、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,出血量一般不多。 ②鼻部特异性感染:结核、狼疮、梅毒、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, 因有黏膜糜烂、溃疡、肉芽、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。 (4)鼻腔、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、鼻咽纤维血管瘤、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。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。 (5)鼻腔异物 常见于儿童,多为单侧鼻出血,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, 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。动物性鼻腔异物,如水蛭等,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。 全身问题“藏不住”,降温时易暴露 (1)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 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:如维生素C缺乏症、血管性假血友病等。 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: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。 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:如各型血友病、维生素K缺乏症等。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:如抗凝剂使用不当。 (2)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如流感、疟疾、麻疹及伤寒等。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,多发生于发热期,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。 (3)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; ②静脉压增高:肺气肿、肺源性心脏病、二尖瓣狭窄、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, 可致上腔静脉高压, 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, 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, 血管则会破裂出血。 (4)其他全身性疾病 严重肝病患者可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出血。尿毒症也可引起鼻出血。鼻出血也是风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