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人数:7 次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
文章编辑:沈阳燕都医院
周末早上,45岁的李姐正给俩娃做早餐,大女儿连喊3声“妈妈”,她却只听见模糊的“嗡嗡”声,直到女儿凑到她右耳边喊,李姐才惊觉:左耳好像听不见了! 这不是李姐第一次耳鸣。作为俩娃的全职妈妈,她每天凌晨1点睡、清晨6点起,熬了大半年。前几天就偶尔左耳“滋滋响”,她总觉得是带娃累的,歇会儿就好。可这次不一样,耳鸣没停过,连女儿的说话声都听不清。过了几天,右耳几乎听不见手机铃声,她才慌了神,被老公拽来医院! 检查结果出来:右耳突发性耳聋,听力比正常水平降了 40dB,还错过了最佳治疗期。好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,耳鸣减轻,能听清对话了。 医生表示:“再晚几天,耳蜗神经损伤可能永久不可逆,这只耳朵就真的聋了!”
很多人像李姐一样,把突聋的信号当成“熬夜累的”、“上火了”,其实它是一种来势汹汹的听力急症。 它不是“耳朵暂时罢工”,而是“负责传递声音的内耳神经/血管出了问题”,可能是小血管堵了、痉挛了,也可能是病毒伤了神经,再拖就会从“暂时听力下降”变成“永久耳聋”。 而且突聋超 “公平”,男女老少都可能中招,尤其爱找这类人: 🕳长期熬夜、睡眠不足的(比如带娃家长、加班族); 🕳压力大、情绪总崩溃的(比如刚换工作、陪读妈妈); 🕳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的(血管容易堵); 🕳最近感冒、病毒感染的(病毒可能偷袭内耳)。
一旦得了“突聋”,最好是进行“抢救性”治疗,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。尽量在72小时以内,或争取在急性发作期治疗。 治疗前听力损失越严重,预后越不好,伴有眩晕患者预后不佳,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。 所以说,一旦确诊突发性耳聋,一定要积极治疗,以免留下后遗症。
生活方面要注意哪些? ▲ ▲ ▲ 科学合理的使用耳机,远离噪音 大音量的噪音以及长时间的佩戴耳机会损伤耳内细胞,导致听力下降。减少耳机的使用,并降低音量。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应佩戴耳塞降噪。 调整作息规律,避免熬夜 长时间熬夜、睡眠不足、身体疲劳等都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因素。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。 .合理的舒缓情绪 情绪激动可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、体液调节失衡,造成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突发性耳聋。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、合理的疏导情绪,比如多接触大自然、多运动等。 清淡饮食,低盐低脂 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可造成内耳血管阻塞,缺血等,导致听力下降。因此,对于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应避免高油脂、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。 预防感冒 有一部分突发性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,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。 在此提醒大家出现耳鸣、耳朵堵塞感、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,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,造成损伤耳蜗神经,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。